Women who have intellect of love

【哈式瞎扯】我们从来都不能证明什么

这两天学统计,在课本上看到一句话:

You can never really prove anything with statistics.

你永远无法用统计证明任何事。

 

我觉得扎心。

 

统计是一门非常留有余地的学问。

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是53935人民币。

上面这句话,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个伪命题。因为首先,53935这个数字并没有包含所有应该包含的统计对象(比如地下产业产生的GDP就没有被计入),再来,这个数字是基于一定统计方法算出来的,而“方法”这种东西,向来就没有完全正确一说。

所以统计上,想要严谨地表达一件事,应该说“A参数的值在某某区间内的可能性为百分之XX”,比如“2016年中国人均GDP在53000~55000之间的可能性为90%”,而具体等不等于53935,这是无法被证明的,因为我们只能得到样本,永远取不到总体。

而且,就算我们得出了“2016年中国人均GDP在53000~55000之间的可能性为90%”这样的结论,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不是真的正确,而且我们也无法从正面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,因为从正面证明的方式就是重新做一遍推导出这个结论的过程,实在是没什么意义。

于是统计学家们选择“证伪”。

如果我们可以证明“2016年中国人均GDP小于等于0”是个伪命题,那么“2016年中国人均GDP在53000~55000之间的可能性为90%”这个命题就会显得更有效一点。

 

事实上,现代科学的许多结论都是靠证伪来说明一个命题的有效性。因为我们要得到一个结论,就会有推论的过程,而这个推论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和信息并不一定是准确的,所以最后得出的那个结论顶多也只能是“可能正确”或者“可能有效”,于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确实“很可能有效”,我们会去证明它的否命题是错的。

但如果再往深处一点去想,就算证明了否命题是错的,原命题也可能是无效的,因为:

  1. 我们证伪的内容也只是“很有可能是假的”,也就是说我们连“伪”都无法100%证出;
  2. “否命题是假的”和“原命题是真的”这两件事其实并没有关联。就比如原命题是“A和B有关系”,就算我们证明了“A和B没有关系”是错的,A和B也不一定就有关系,真实情况可能是“A在C成立的条件下,才和B有关系”。

 

统计无法证明任何事(于是社会科学的结论实际上都是无法被证明的),那有什么可以证明一些事吗?

我想到了科学的发源和基础——数学。

上学的时候,我们经常做数学证明题,比如“证明勾股定理”,而通过一步一步的计算和推导,数学结论是确确实实可以被证明的,因为每一步都是确定的,丝毫不含可能有误的数据或条件。

那数学不就可以被用作证明一些事了吗?

其实不然。因为数学中的“证明”,本质其实是“解释”,就比如勾股定理,这本来就是对的呀,并不需要证明,只是这条定理并不那么显而易见,所以需要一些数学过程来解释这条定理为什么是真的。换句话说,就算没有证明,勾股定理也是真的,这是构成这个世界的规则。

因此数学不是证明这个世界的学问,而是解释这个世界的学问。物理、化学、天文学这些同理。

 

然后我想着想着就发现,现代科学里根本就没有东西被证明出来:三大领域中,自然科学(数理化生等等)是用来解释的,社会科学(经济政治管理等等)因为统计的局限性而无法证明任何事,剩下一个思维科学(哲学心理学等等)更玄幻,更无法证明……

 

那如果脱开科学呢?那更不行了啊。

脱离开科学的证明基本只能靠人的臆测,就比如法庭上证人的话可以证明任何事吗?万一证人说谎呢?再比如史书所载的就一定是历史的真相吗?万一史官是被逼迫才这样写的呢?就算我们搜集再多所谓的“证据”,就算所有证据都是准确的,我们也无法保证这些证据就是足够的。比如一个嫌疑犯被怀疑杀了人,就算找再多证人、证据来说他其实没有杀人,他的嫌疑都不能完全被消除,毕竟连不在场证明都是可以伪造的。

 

理性上的东西尚不能被证明,感性就更难说了。

一个人要做多少事,才能证明他口中的“我爱你”是真的呢?

 

“证明”这个词是多么苍白而空泛啊。

 

 

还有四天考试,还剩下400多页内容没看的我究竟在干什么啊……

 

谢谢你看完这篇无聊的瞎扯XDDD

 

 

 

PS. 这周停更《虚妄的真心》,我考完试恢复!


评论(19)
热度(108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哈小晒 | Powered by LOFTER